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动态简讯 > 文博信息  >  正文
“嘉兴端午习俗”列入首批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发布时间:2008-06-20 10:24:13

在6月8日首个国家法定休假日端午节来临之际,“嘉兴端午习俗”被浙江省文化厅增补列入首批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嘉兴端午习俗早在南宋时期民间已有自发活动,明清时祭礼活动达到鼎盛。据《嘉兴府志》记载:1765年(乾隆三十年),乾隆弘历第四次南巡,重游烟雨楼,龙舟竞渡又掀起高潮。当时的著名诗人马学乾、吴锡麟在烟雨楼上目睹其盛况后,分别赋《烟雨楼观竞渡诗》、《五日南湖观竞渡诗》。1775年(乾隆四十年),虽为盛世之年,但民间耗资极大的龙舟竞渡次数逐渐减少。民国时遗风尚存,解放以后民间再次盛行,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这项民俗活动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以龙舟竞渡、民间祭礼习俗等为主要内容的嘉兴端午习俗得到进一步恢复和传承。目前,我市已拟订打造端午文化品牌初步方案:市区中基路将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开设民间收藏展示馆,并通过展示传统节日经典场景、举办以嘉兴为基地的国际摄影节等多种活动,展示嘉兴民俗文化,扩大嘉兴端午影响,力求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端午传统文化展示地,把月河街区打造成江南水乡传统民俗文化的经典体验区。

嘉兴端午习俗形式多样,有规模盛大的南湖龙舟竞渡;民间妇女用丝绸制成小人、老虎、蜈蚣、蛇等形状,插在头上,谓之“健符”;家家户户在堂上悬挂钟馗、关帝像,像前供瓶内插菖蒲艾叶,门户左右插放根部包有红纸的菖蒲艾叶,另用红纸书写“五月五日午时书,赤口白蛇尽消灭,菖蒲如剑斩八节妖邪,艾叶如旗招四时吉庆”的词句张贴于门外,以驱除邪气;市面上敲锣打鼓,跳黑面钟馗、红须天师舞;另有斗草、吃粽子、吃“五黄”(黄瓜、黄鱼、黄鳝、黄泥蛋即咸鸭蛋、雄黄酒)及挂菖蒲、大蒜、艾叶,燃熏苍术、白芷和小孩额头上用雄黄写王字,佩香囊之俗,有消毒、驱虫的用意。端午节南湖龙舟竞渡必举行三个仪式,先是抬着龙头祭庙,然后挂灯下水,再是龙头点睛,接着鸣炮为号,群龙飞驰,百舸争流,奇观绝伦,万人喝彩。

今年,省文化厅总共公布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畲族三月三等8个重要传统节日或民族节庆的19个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我市另有硖石灯会、桐乡轧蚕花、平湖市迎大蜡烛分别列入元宵节保护基地、清明节保护基地和重阳节保护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