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动态简讯 > 文博信息  >  正文
63家乡村博物馆上榜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名单,数量居全省前列——
乡村博物馆在湖州“出圈”
发布时间:2023-01-13 15:47:56

发布时间:2023-01-13来源:湖州日报

专家组赴安吉调研指导乡村博物馆建设

南浔区善琏镇车家兜村农耕馆

吴兴区咫园盆景文化艺术博物馆

长兴岕里婚庆博物馆

德清赵孟頫管道升艺术馆

安吉蔓漫美术馆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上,长兴县作为代表在会上进行书面交流。该县紧扣“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博物馆建设示范地”主题,分享了一个县建设50余家乡村博物馆背后的故事。

时间拨转到2021年9月23日,浙江省成为全国三个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份之一,启动乡村博物馆建设项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建设1000家乡村博物馆。去年,湖州被列入全省唯一的全国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市,一座座带着泥土气息的乡村博物馆在湖州应运而生,成为广袤乡间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景。

“目前,湖州已有63家乡村博物馆上榜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名单,数量位列全省第二。”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处副处长曾杰说,“十四五”期间,湖州计划实现乡村博物馆在全市3A景区村庄、历史文化名村(镇)全覆盖。

乡村博物馆是如何在湖州落地生根,又是如何成为家门口的文化打卡地迅速“出圈”?记者进行了深入走访调查。

不求“高大上”  却要“接地气”

2021年8月初,在湖州召开的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大家围绕“乡村博物馆需要有多少件展品”“乡村博物馆面积应该多大”等问题商量了好久。

“此前,乡村博物馆在全国各地已有探索,但乡村博物馆的定义并不明确,也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曾杰说。经过近4个月的调研探索和实践论证,2021年12月,湖州首次厘清了乡村博物馆建设的宗旨、定义、标准和规范。省文物局在此基础上反复完善,形成《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

其中对乡村博物馆进行了首次定义:乡村博物馆是位于乡村范围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重点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向公众开放,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曾强调:“乡村博物馆不追求‘高大上’,却要足够‘接地气’;不一味求新、求洋、求大,应崇尚因地制宜、各美其美、各具特色。”有了具体的标准,湖州便按照“有特色、接地气、可推广”的方向推进该项工作。

“乡村博物馆是乡愁的载体,湖州有一批村落挖掘农耕文化资源,展示了过去珍贵的岁月。”曾杰说。

在南浔区善琏镇车家兜村的农耕馆里,看着蓑衣、斗笠、耕犁、石磨、水车等展品,昔日浙北农村的生活场景浮现在脑海里。

为保存村庄农耕文化,有着“蚕桑之乡”美誉的车家兜村筹备建立乡村博物馆。其中藏品收集工作就持续了三年,数量达到800余件。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郁根荣介绍:“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是一段故事。木质理发箱里的工具是村里过世的老理发师的女儿捐的,祖辈使用的龙骨水车是我叔叔捐的,推磨时用来接粉的竹匾是我从甲鱼塘柴堆里淘出来的。”经过一番整改提升,去年8月,善琏车家兜村农耕馆入选浙江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名单。

“当初,我们提出了乡村博物馆的展览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藏品数量不少于50件/组。”曾杰介绍。最终,在去年建成和顺利通过省市验收的82家各类乡村博物馆,平均每个馆藏品达到384件。这不仅展现了不同主题的文化内容,还用丰富的馆藏说史,彰显了历史的厚度。

在满足具体量化条件的同时,全市的乡村博物馆注重因地制宜,呈现多元化形态,依托非遗文化、产业特色,挖掘名人故居文化,宋茗白茶博物馆、湖笔文化馆、赵孟頫管道升艺术馆等乡村博物馆精彩亮相。

保持热度  各出妙招

当建设乡村博物馆的热潮在湖州乡村大地上掀起时,行业专家、各路乡贤、基层干部积极出谋划策,乡村民众、企业家、收藏家争相参与办馆。据悉,在我市已启动建设的乡村博物馆中,企业和个人办馆数量占比达45%。

徐昊,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也是咫园盆景文化艺术博物馆的负责人。在吴兴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闲置农房改建成盆景博物馆,20亩的园区里,馆外有5千多个盆景,馆内收藏了500多件中国各个时代的古花盆、残片以及复制品。

这些都是他多年来的收藏。“中国是盆景的起源国,做博物馆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我想让更多的中外‘盆景人’深入、直观地了解中国盆景悠久的文化历史,传承发展盆景文化。”他说。

像徐昊一样,多位收藏爱好者拿出大量的宝贝,成为湖镜博物馆、林海车模博物馆、莫干山艺术邮票馆等乡村博物馆的负责人。特色鲜明的藏品,丰富拓展了湖州乡村博物馆的内涵,也成为湖州乡村博物馆里一抹别具色彩的存在。

还有另一批人,退休教师、老干部、乡贤、大学生和文化员纷纷加入这支文化志愿者协管队伍。前年毕业的沈媛,如今是中共夹浦独立支部旧址的红色宣讲员,通过给一批批游客讲解后,她对独立支部和张玉帆的故事早已烂熟于心。“这有效弥补了乡村人员不足、文化层次不高的短板。”曾杰说。

乡村博物馆建好后,如何保证每年200天以上的开放时间,维持一定的热度?又一个问题抛了出来。

与乡村博物馆频频上热搜的,是研学相关活动。去年暑假期间,“走读湖州—乡村博物馆研学”活动网上报名启动后,一下子吸引了600余名中小学生报名参与。各家博物馆更是晒出丰富的研学和民俗特色活动。德清阜溪街道农耕文化馆举行割稻、打蚕龙、画画比赛,安吉县组织开展“乡村博物馆来晒秋”活动,网上互动达到5万余人次。作为全市“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和“村游富农”的重要一环,再结合“文化探源看江南”研学旅游试验区建设,我市推出了5条特色研学路线。

“乡村博物馆在带动乡村文化‘兴起来’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实施文化传承活动,把紫笋茶制作技艺等表演放在唐颂茶文化馆里;一方面搭建公共文化空间,配套建设小广场、公园,成为乡土文艺骨干的舞台,村民休闲‘充电’的首选地。”长兴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长兴还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实施“以文化人”的实践,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就像长兴画溪街道竹元村,把村里少人问津的文保点变成远近闻名的乡村博物馆。在收集徐家老宅的资料时,村里挖掘出15万字的材料,之后村里党员和群众将其打造成舞台剧《竹元风声》,在全省乡村博物馆建设启动仪式上精彩呈现。

建设文化家园  攻坚破难提质

翻开乡村博物馆的建设成绩单:试点前,我市仅拥有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35家,每万人拥有在册博物馆数量仅为0.09家。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经审批和认定的国有、非国有和乡村博物馆117家,平均每万人拥有博物馆数量达到0.34家。

一路探索,一路前行。在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中,不少村落遇到与产业结合度不够高,缺乏特色活动,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的难题。

德清县新市古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游客中心副主任姚静感受了乡村博物馆从所谓的“无人问津”到“人气爆棚”的转变。钟兆琳是中国电工专家,德清新市聚焦该文化资源,动起了如何利用名人故居吸引游客参观的脑筋。去年4月,钟兆琳故居修缮工程启动,期间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利用多媒体等科技手段丰富了内容。

去年7月1日重新开放后,游客走进新市古镇旁的钟兆琳故居,可在入口处操作手摇发电机装置,电流传送后,墙面、地面、照片灯会依次亮起……内部多处趣味性与互动性的设置让人眼前一亮。修缮后的钟兆琳故居购票参观人数超过万余人,还成功开设了十几次研学班,成功“火”了一把。

有些乡村的村民建设博物馆的需求很强烈,但村集体经济较薄弱,缺少资金投入建设和运营。针对这情况,长兴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分享了一串数据:长兴的50余家乡村博物馆建设资金60%以上来源于社会捐助。如夹浦镇筹建中共夹浦独立支部纪念馆时,发动属地21名企业家筹集资金525万元,用于该馆的建设修缮及后期运营。

“乡村博物馆发挥的作用,是通过乡土文化展陈、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以及文创产品展售、手工体验、特产供应等,形成了以文促旅、以旅兴业、以业引人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灵魂,助推乡村的振兴与发展。”安吉县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他们组织的“村里有家博物馆”活动,陆续走进各家乡村博物馆,带领大家感受乡土文化魅力。

“推进中,难免会遇到资金、运营等不少问题,我们将按照‘一个理念、两个原则、四个提质’的思路进行谋篇布局和规划建设。”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在全国“提升中小博物馆质量盘活基层博物馆资源”学术研讨会上介绍。重点打造具有在地文化与村镇生态相交、与乡村产业相连、与村民生活相融的特色文化环境,在“规范化、乡土化、特色化、数字化”四个方面进行提质。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正在探索建立“湖州乡村博物馆联盟”,计划今年借助联盟连结资源、活动、信息和经验,加强乡村博物馆治理体系、管理营运、人才培育等方面建设。当然,运管方面会打破传统思维,健全完善由村集体统一运营、民宿业主代为管理、企业个人自主运营和第三方参与等多种运营管理模式,未来的乡村博物馆不仅建设是多元的,管理和维护上也是多样的,它的本质是全面融入城乡一体化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框架体系,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成为家门口的一方精神之地。

■ 文/记者  姚玲利  配图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

转自:浙江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