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动态简讯 > 文博信息  >  正文
让革命遗址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3-03-09 11:37:00

发布时间:2023-03-09来源:宁波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专程前往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瞻仰革命文物、倾听历史回响,并多次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宁波是一座富有光荣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的城市,现有革命遗址507处,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时空分布广泛,红色文化价值高,其中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张人亚学堂、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等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革命遗址与红色场馆,被列为国家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近年来,宁波加大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力度,组织了红色资源普查,启动了党史教育基地保护工程,颁布了《宁波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规定》,开展了一系列红色基因保护传承活动,红色宣教功能不断彰显,红色旅游热日渐兴起;与此同时,还存在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力度不够、保护状况参差不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红色品牌效应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如何盘活红色资源,促使革命遗址和红色基因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引擎,需要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

一、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守护好红色根脉

一是进一步加强革命遗址的普查、修缮与维护工作,对尚未确认的革命遗址及时查证史料,认定后纳入保护名录,落实“一址一档”立碑立牌保护制;二是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改造提升,将一些基础条件好、保护价值高、影响力较大的革命遗址,申报成国家与省市重点文保单位、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三是加强革命文物和现代化发展物证征集,加大红色史料的挖掘、阐释、整理和数字化运用的力度,将重要的可移动革命文物申报为国家和省级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使之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动教材。

二、有机衔接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一是将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紧密结合,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融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二是以“见人见物见精神”为原则,结合乡村博物馆建设,激活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完善与提升革命遗址与红色场馆的参观预约、展示展览、文物展示等综合功能,运用现代思维和高科技手段,丰富革命文物展示形式,讲好红色故事,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红色纪念场馆与展览展示精品;三是结合乡村全域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深挖红色资源内涵,大力开发红色+研学、红色+休闲观光、红色+农业、红色+民宿、红色+演艺、红色+体育、红色+康养等多业态的文旅产业集群,让红色基因融入旅游、融入百姓生活,促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与红色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三、统一谋篇布局,打造一批红色文化名镇(村)

一是以“一镇(村)一主题”为原则,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挖掘红色文化元素,确立红色主题,创新红色场景建设,促进红色价值转换与红色精神传承,在全市打造一批红色文化名镇(村);二是注重特色渲染和亮点营造,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特色产业融为一体,探索“红色+民俗”“红色+生态”“红色+古色”等发展模式,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壮大乡村产业,提升乡村知名度,打造宜居宜业的红色文化生态特色村;三是将红色文化名镇(村)建设与爱国主义、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批农村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将一批红色名村打造成国家与省级红色教育基地、3A级以上景区村与红色根脉打卡地。

四、立足于本土红色资源,助力乡风文明创建

一是充分发挥本土革命遗址、红色场馆的综合优势、影响力和感召力,使其成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党史、以史鉴今、加强信仰教育的重要阵地;二是利用农村文化礼堂、乡村复兴少年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研学旅行基地等阵地,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创建活动,使广大农民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汲取信仰力量;三是通过文化墙、宣传海报、民间文艺、红色电影、邀请老战士、红色故事讲述等形式,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乡风民俗与慈孝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弘扬新时代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传统美德以及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等新风,形成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红色文化推广与弘扬,擦亮红色文化品牌

一是整合党史、档案、文博等力量,结合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加强重要历史事件和革命人物英雄人物、历史遗迹、红色旅游等人化、物化和可视化研究,特别是加强“浙东抗战精神”“张人亚精神”等红色精神的内涵价值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研究,使红色文化更加鲜活和丰满、底蕴更加深厚、在全国更有地位和影响;二是实施红色文化金名片传播工程,利用主流媒体、城市地标、旅游会展、移动社群等传播渠道和方式,对宁波红色人物、红色精神、红色故事进行立体式宣传,大力推广宁波红色文化印记。(吴蔷 【本文为市哲社规划课题“宁波市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综合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G2022-2-87)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转自:浙江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