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动态简讯 > 文博信息  >  正文
衢州衢江:古建筑里“飞出”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3-07-03 10:42:18

发布时间:2023-06-30来源:衢州日报

涧峰村有着1000多年的建村史,图中为余氏祠堂。

历史悠久的徐氏祠堂。

沿着清幽的古路,日前,记者走进了衢江区莲花镇涧峰村。

涧峰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拥有1000多年的建村史。相关史料记载:西周嬴姓,因受封食邑东海郡遂以徐为姓。传至偃王,因其智勇双全,好施仁义,乡民皆敬服归附。后几临战乱,偃王后人避居江南时,行至衢州,在一涧头左顾右盼,见此地左有芝溪如襟带漾,右有笔架山绵延叠翠,山水环绕,四序和平,便在此安下身来。

古祠堂诉说村庄历史

“据史料记载,涧峰村的建村始祖叫徐端岐,1100多年前来到这里安家。明末清初时,人们建了这座祠堂,用以纪念先人。”站在村中央的徐氏祠堂门前,村党支部书记董升税介绍,涧峰村靠近芝溪,因频受洪水侵害,后人逐步往岸边搬迁,这才发展成了现在面积约4.1平方公里的村落。

徐氏一脉在涧峰村耕种劳作,绵延子嗣。如今,涧峰村共有2763人,徐氏就有600多人,是村子里的一个大姓。

在徐氏祠堂的大门上,“大宗祠”字样的牌匾悬挂在正中间位置,左右两旁挂着大红灯笼。这座重修于1709年的祠堂,总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因用料讲究,即便历经了300多年,依然保存完整,让人不由得心生肃穆。

徐氏祠堂大门上方还挂着钦赐的“七叶衍祥”匾额。关于“七叶衍祥”,村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孝道的故事。

清乾隆年间,皇帝曾下旨各地如有上见祖、父,下见曾孙、玄孙者,可具结呈报,经核实后给予奖赏。到了嘉庆七年,礼部奉旨礼议:今浙江西安县寿民徐树槐,现年九十五岁,亲见七代五世同堂,应请行令该抚按照年岁赏给缎匹银两。其应得匾额,即给予“七叶衍祥”字样。“七叶”指的是七代,即祖、父、自身、子、孙、曾孙、玄孙。

时过境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仍在涧峰村流传。“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有142人,其中90岁以上的有34人,最年长的一位刚办了百岁生日宴。”董升税说。

距离徐氏祠堂不远处,是村里的另一座余氏祠堂。相传在徐端岐迁入之后,村子里陆续迁进了余氏、王氏等家族。

余氏祠堂始建于1914年,建立之初是个学堂,之后改为了宗祠。与徐氏祠堂相比,余氏祠堂面积仅200多平方米,但祠堂中所有雀替、牛腿等均雕刻有人物、花草图案,十分精致。

近些年,涧峰村将余氏祠堂重新利用起来,开设了乡村振兴讲堂、农家书屋等。“我们之前与一个旅行社签订了研学合作协议,外地学生来村子里研学,就来这里剪纸、听老人讲故事,了解过去的风土人情。”董升税说。

改造提升让村庄换新颜

到了涧峰村,除了参观这两座祠堂,还可以逛一逛这里的古街和古民居。

涧峰村的古街长约1000米,一旁坐落着古民居,另一旁则是穿街而过的溪流。走在古街上,听溪水淙淙,清幽静谧,古民居与之相呼应,别有风味。

“这是芝溪的分流,也是村里两条自然水系之一,溪水常年流动。”董升税说,这般古色古香的江南村落,过去却是有名的养猪村,“以前我们村家家户户养猪,多的要养100多头猪。长期污染后,这条溪流不仅水质浑浊,还时常弥漫着一股臭味。‘五水共治’后才留下了今天的景观。”

涧峰村40多幢古民居,有的建于清代,有的建于民国。过去,古民居屋顶破损、外墙脱落等情况普遍存在。古老建筑传递着最质朴的传统文化,怎样才能让破旧的老房子焕发出“新生命”?

这一难题在2016年,莲花镇实施了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项目后得以化解。

“通过瓦顶修复、外立面改造等措施,我们这些老房子有了新面貌。另外我们还修复了200多米古路,并从整治、改造、拆除、提升等方面着手,创建了景区村庄。”董升税说,改造提升后,古民居获得新生,村庄环境得到了质的改变。

涧峰村85岁赖利龙的房子就坐落在溪边,是一栋老建筑,房子中间有一口天井。“这是我爷爷造的房子,算起来也有100多年了。”赖利龙热情地介绍起来,过去,他与父亲、兄弟一起生活在这栋房子里,但现在只剩他和妻子。

村里统一对老房子进行修复保护时,赖利龙家的屋顶也得以重新修复了一遍。“之前一下雨,瓦块破的地方就会漏雨,很潮。现在完全不会了,房子住起来很舒服。”赖利龙说,不仅自家环境舒服了,就连家门口的环境也完全得到了改变。“以前家门口都是露天茅坑,现在有个小广场,还有凉亭,不得了好。”

岁月更替,这个有传说、有故事的古村落几经改造提升,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这里交织融合,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近年来,村里先后开发挖掘了雷鼓山、神通寺、赖公山、上摊堰、凤赖墩、涧峰大田畈、护水双峰、水中央墩等八个景点,让游客在这里除了能感受到古建筑的魅力外,还能领略到山水美景。

正如赖利龙所说,坐在家门口就能经常看到外地人来玩。

发展,不仅限于乡村游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涧峰村只是古村落的印象中时,涧峰村再次颠覆了这一印象,红红火火发展起了农业。

葡萄、草莓、蓝莓……如今的涧峰村,被包裹在一片又一片的农业观光园里,让这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

眼下正是蓝莓收获的季节,涧峰村的福田家庭农场内,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蓝莓。“蓝莓采摘季在4月至8月,最近每天都有五六十个村民在这里帮忙。”农场主张熙群说,农场内种植了350亩蓝莓,去年产量达到了10多万公斤。除销售蓝莓以外,农场里还开展了采摘游活动,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距离农场不远处的大棚内,村民柯晓云正在打理着自家种植的葡萄。“再过段时间葡萄就要上市了,去年很多人上门来买,今年的葡萄长得也不错。”柯晓云种植葡萄已近10年,对于今年的销量他信心满满。

董升税开着车子,带着大家在村子里转。“这个棚子里种的是草莓,现在草莓过季了,他们挖了种小西瓜。”“这个棚子里是葡萄,现在很多人种的是晴王这个品种。”一路上,随处可见种植瓜果的大棚。

说起村子里种植瓜果的历史,董升税回忆最早是在20年前。“当时有个金华人来到村里种葡萄,看他卖得好,大家就跟着种了。”董升税说,但真正让村民开始放开手脚种植瓜果的,得益于莲花乡村国际未来社区的建设。

2019年,莲花镇着手创建莲花乡村国际未来社区,涧峰村与周边五坦村、西山下村等被划为核心区,给了涧峰村更多的发展机遇。“游客来未来乡村旅游,顺道就会来看看我们古村落,体验下采摘游,形成了优势互补。”董升税介绍,目前村民们共种植了500多亩的葡萄和300多亩的草莓,这些收入将是村民们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来源。记者 汪晨云 通讯员 秦瑶 文/摄

转自:浙江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