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动态简讯 > 文博信息  >  正文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在绍兴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回访记
发布时间:2023-09-26 10:27:10

发布时间:2023-09-26来源:浙江日报

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

9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了解浙东运河发展演变史和当地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大运河保护等情况。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步行察看古运河河道和周边历史文化遗存。他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绵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大运河。2017年,他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200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乘坐水上巴士考察大运河杭州段,并留下嘱托: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17年过去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希望和要求,浙江省加强大运河文化带打造和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两岸风光有了很大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的关心关爱,深深激励着浙江人民。我省将持续加强大运河文化带打造和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工作,为高水平打造“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贡献浙江样本。

挖掘,一条文化的运河

9月20日,接近傍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东运河文化园。一场细雨过后,浙东运河呈现出一派碧波荡漾、白鹭翩翩的美景。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绍兴段则是浙东运河的最前身和核心段。当地沿着运河建造起了这座运河文化园,已经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园内,一幅《九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的照壁,诉说着大运河的水系脉络。这幅图画得很细,还能看到嘉兴南湖的烟雨楼。总书记走上前细细察看。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习近平总书记走过一座10余米高的高拱石桥。石桥一旁的高速公路,车流穿梭不息。总书记感叹道:“在这里可以畅想一下古今沧桑。”

“总书记十分看重大运河的发展,一路都听得很专心,问得很细致。”当天的讲解员是中国水利博物馆馆长陈永明,回想起那一天,他仍然心潮澎湃:“我向总书记汇报了浙东运河形成以前的自然和人文基础,浙东运河2500多年以来从肇始到后续不断发展的历程,还有水工技术和管理的一些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曾多次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作出指示,指出“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2019年,绍兴市委、市政府决策实施浙东运河文化园(浙东运河博物馆)建设工程。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29亩,总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

浙东运河文化园中,白墙黑瓦、临河而建的浙东运河博物馆,颇具江南美学特色。这里共有两层,展陈面积近9100平方米,系统演绎浙东运河2500多年发展演变史,全方位呈现运河沿线人文历史价值内涵。

浙东运河是吴越文化的生发和传播之地。博物馆序厅里,气势磅礴的《浙东运河水利形胜图》《浙东山水大势图》浮雕,写意描绘着浙东运河的历史。

展厅的第一部分,是“鱼米之乡溯河源”。展板上写到,大禹治水毕功于了溪,归葬于会稽山。

陈永明向总书记汇报:“了溪现在还在。绍兴非常重视大禹文化,不仅每年祭祀,更积极研究编制中国禹迹图。今年中国水利博物馆又组织对全国禹迹进行了深入实地调查,已经精编收录了700余处。”

总书记对历史文化的关心,凝聚在他的每一次提问之中。

来到碳化稻米的展柜,总书记关心这些稻米的年份;在越王句践之子鼫与的青铜剑展柜前,总书记关心现存越王剑的状况。

在一把出土于余姚田螺山遗址的木桨前,陈永明向总书记介绍,这把木桨距今已有6000余年,因为深埋在地底,与空气隔绝,所以历经多年都没有腐烂。

治理,一条通达的运河

舟楫千年,生生不息,古河新韵绵绵流淌。走在博物馆中,总书记饶有兴致地察看明清时期浙东运河上各类堰、坝、桥、闸、纤道等水工设施的分布和运行情况。

在展览的第二部分“千古名河济天下”中,一个三江闸的模型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这是明代所建,开创了绍兴水利史上通过滨海大闸全控平原水利形势的新格局。”陈永明回忆说,当介绍到这里时,总书记俯身仔细察看三江闸设计结构:“这个闸现在还在吧?”

陈永明回答说:“这个闸依然还在,不过它的功能已由新的工程——曹娥江大闸替代了。2005年12月30日,是您亲自宣布开工,并启动开工按钮。”

展览也记录了这一刻。展厅二楼,入口便是一张大幅照片,下面的说明写着:2003年5月2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赴浙东地区考察浙东引水工程规划路线,并实地踏勘曹娥江大闸闸址。

展柜里,一张2005年12月31日出版的《浙江日报》记录了这一历史瞬间:“随着省委书记习近平宣布‘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开工’,并启动开工按钮,顿时偌大的建设工地上一字儿排开的施工机械‘隆隆’轰鸣……钱江两岸人民盼望已久的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正式拉序幕”。

“总书记对治水特别重视,好多他在浙江工作时的重大治水项目,都还记得很清楚。”陈永明说。

浙东引水工程是一项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生态环境改善等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其谋划思路,是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在浙江省域早期的探索与实践。

总书记回忆起这段往事:“过去浙东这一带是缺水的地方,特别是舟山,一半的水都要靠这个引水工程。”陈永明告诉习近平总书记,引水工程让浙东地区的企业和老百姓充分受益。

有着几十年水利工作经验的陈永明认为,浙东运河虽然里程不长,但是它在整个中国大运河里,是唯一直接通江达海、直接跟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运河。浙东运河在形成过程中,通过水利工程设施整合浙东地区各河湖水系,形成具有水运、防洪、排涝、输水、灌溉等综合效益的“运河水系”。

步入新时代,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无数浙江儿女寻梦、追梦、圆梦,一幅幅奋斗、富裕、均衡、文明、幸福的图景,在运河两岸生动铺展。

站在宁波舟山港的模型前,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当年提出建设宁波舟山港时的故事。这也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决策。而今,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第三个跻身“超3000万标箱俱乐部”的重要港口。它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盛景,更赋予浙东运河一条绵延不息的生命线。

在河长制的展陈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停下来,细细了解。

浙江作为河长制的发源地,于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河长制体系,并创新探索共享共治河湖新模式,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治水护水的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河长制的长效机制和落实情况。目前,我省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总河长,并实现全省五级河湖长全覆盖,不折不扣推进河长制落实落细。

造福,一条人民的运河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关心大运河的过去,也关心大运河的现在和未来。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古运河扬州段考察时说,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自古以来,大运河便是畅通人流物流的“黄金水道”,如今,在保护、传承、利用的整体推进中,这条流动的运河已然成为当地居民交口称赞的“幸福河”,开启了宜居宜业的新使命。

“家门口就是一个景区,公园里水清气净,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65岁的王敏就住在运河畔的半岛花园小区,他对新建的浙东运河文化园充满了向往,每天早晚都会带着两岁的小孙子来公园散步。

这两天,许多博物馆员工在各种新闻中观看总书记的考察视频,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浙东运河博物馆负责人张慧久久不能忘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她说:“博物馆是一个向世界展示运河文化的窗口,所以馆内设计了一条连续的参观动线,将若干个展厅串联起来,通过高科技实物保存技术以及声、光、电技术的配合保障展陈的品质,让水运文化得以系统、生动诠释。”通过数字场景重新呈现浙东运河的历史发展脉络,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多元的互动体验。此外,运河园内还设有水族馆、垂钓竞技中心等休闲娱乐场所,以满足市民游客的多样性需求,助力打造绍兴文旅融合新地标。

从历史走来,以生态起笔,以文化落笔,古老运河正书写流光溢彩的新篇章,滋养着沿线城镇快速发展。放眼绍兴,迎恩门历史文化街区、上大路历史文化街区、东浦黄酒小镇……随着越来越多古今交融的文化空间陆续建成,两岸城市功能愈发完善,居民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大运河文化带,串点成线,凝聚力量。近年来,浙江先后出台《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建设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有效保护运河遗产,让沿河而生的人文底蕴,成为运河两岸的亮丽风景。浙江还以运河为轴,沿线古村古镇、名人名居、会馆商号、工业遗产等各类文化资源和空间,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实现全域文旅融合,人人共享的美好图景。

江河奔涌,生生不息。如今,浙江儿女正接续千年传承,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让新时代的运河交响,传唱东方活力,续写创新传奇。

“总书记在离开浙东运河博物馆的时候嘱咐我们,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回忆起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越城区委书记徐军深感言犹在耳。

他表示,保护大运河,就是保护流动的文化史诗,保护璀璨的文化瑰宝。他说:“接下来,我们将通过项目建设来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充分挖掘利用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以越子城、八字桥、鲁迅故里、书圣故里、阳明故里为核心的古城历史文化旅游环线,以绣花功夫推进古城有机更新,让大运河真正成为一条人民之河、生命之河、生态之河、景观之河。”

(采写:本报记者 陆遥 王佳 孙良 通讯员 郑思舒)

浙东运河博物馆及大运河浙江段

浙东运河博物馆:浙东运河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浙东运河文化园内,以“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为主题,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独特亮点,向公众展示“一部浙东运河宏伟史诗,一篇越地文化璀璨华章,一幅宁绍山水风物画图”。馆内主展陈列以“通江达海、运济天下——浙东运河文化陈列”为主题,重点反映了两千五百多年来浙东运河工程体系及水运的演变,以及浙东运河历史地位、技术与文化遗产价值,共设五大展厅。包括鱼米水乡溯河源、千古名河济天下、越风河韵铸人文、因河筑梦兴浙东、流向未来的幸福河。

大运河浙江段:大运河浙江段位于中国大运河南端,包括江南运河浙江段、浙东运河及其故道、复线等河道,全长683公里,流经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等5市25个县(市、区),北接长江经济带、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通江达海的地理特色和吴风越韵的人文内涵,是中国大运河中全线通航、至今仍在活化利用的省段之一,在中国大运河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浙江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已经全面布局展开。

转自:浙江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