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动态简讯 > 文博信息  >  正文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不只是文物的展示,更是文化的传播”——杨建武在“无界的展览”学术研讨会上致辞
发布时间:2023-12-14 10:24:15

发布时间:2023-12-14来源:浙江省文物局

12月13日,由浙江省博物馆学会、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浙江省博物馆学会陈列展览专委会与金华市博物馆承办的浙江省博物馆学会陈列展览专业委员会2023年度工作交流会暨“无界的展览”学术研讨会在金华召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应邀在开幕式上视频致辞,现刊发全文。

各位嘉宾、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人们总是习惯在岁末年初进行回顾与展望。2023年进入尾声之际,大家汇聚一堂,围绕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进行交流、分享,我认为十分必要也很有意义。首先,我代表省文物局对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

今天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叫“无界的展览”,这个命题出得很好!我理解“无界”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涵:一是传统展览的现实界线被打破,展览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物理空间,还包括虚拟空间的拓展及线上线下的交互融合;二是展览资源的协同渠道被打开,馆与馆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为畅通;三是文化遗产的传播边界被拓宽,使博物馆的展览走出传统边界,不断延伸至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因此,就这一话题开展探讨充分体现了我省博物馆界同仁们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充分体现了“跨界融合、多元互通”的先进理念。相信通过今天研讨会的形式,大家分享各自的创新实践和前沿探索,相互启发,以思维的碰撞促进思路的打开,必将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带来新的视角、新的动力,激发出更多富有创意的展览理念。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综合性最强的业务工作,是博物馆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同时还是提升博物馆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说到“无界”,我脑海中第一反应是金庸小说中武学最高境界“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上是真意”,即“无招胜有招”。我们今天共同探讨“无界的展览”也是在探索陈列展览“无招胜有招”的至高境界。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武学之路的登峰造极,无不是扎扎实实地从一招一式练起。放眼浙江省博物馆行业近些年的陈列展览工作,展览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展览主题多样、亮点纷呈,比如我省连续八年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很不容易。但客观冷静地说,问题依然不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杭州市临平博物馆《春风又绿——江南水乡文化展》

荣获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借此机会,我对今后的陈列展览工作说三句话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须知博物馆的展览是给众人看的,希望我们的陈列展览能兼顾专业化与大众化。

“展览”这个词由“展”和“览”两部分组成,其中“展”由我们的博物馆来提供,而“览”则要通过观众参观来实现。因此我们的陈列展览首先要专业化。要以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着力在选题上、展览文本上、形式设计上下功夫,追求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努力打造出有生命力、有时代感、有针对性、标准规范的展览佳作;其次要体现大众化,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以广大观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关注和研究观众的需求和期待,高度重视观众的参与度,更加注重展览的阐释与传播效益,做观众愿意看、看得懂的展览。以精彩的展览吸引观众主动走进博物馆,让观众在博物馆里乐享知识与文化的盛宴。

二、须知看博物馆的人是有情感的,希望我们的陈列展览更加重视场景化和数字化。

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日益增长,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已不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看展览”“赏文物”,开始追求沉浸体验式的“新场景”;比起以往的“到此一游”,观众更在乎博物馆展览的参与度和体验度,更加注重主题文化的沉浸、产品体验的深化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可以说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应运而生,且逐渐成一种主流趋势。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满足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精心策划推出一批可看、可听、可闻、可亲近、可触摸、可参与的展览,让展柜里的文物不再高冷。通过展览场景的还原、游戏的体验等多感官设计手段,打造符合展览主题的情境氛围,使观众沉浸其中,感知陈列所传递的情感和故事,获得深层次的审美愉悦和文化体验。

《富春山居图》人文数字陈列 图源:浙江省博物馆

另一方面,要借助科技力量,运用多种数字化手段丰富展览形式,提升观众体验感。比如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使观众得以穿越时空限制,以全新的视角感受历史和文化。通过佩戴VR眼镜,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走进历史场景,成为历史事件的一部分;或者通过AR技术,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现实世界之上,让展品“复活”在观众面前,从而增加展品的信息量和趣味性等等。今年8月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建成开放,其中“丽人行”沉浸式体验展和《富春山居图》人文数字陈列吸引了大批观众排队,足见观众喜爱。我想这一展览的成功除了主题内容让观众耳目一新外,还得益于博物馆文化与数字技术的相得益彰。当然,数字化是赋能的,但也不是万能的。我们在运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字,绝不能喧宾夺主,绝不能形式大于内容,要确保这些技术的应用都是为展览服务的,不会干扰到展品本身的魅力和观众对文化的原始体验。

“丽人行”沉浸式体验展 图源:浙江省博物馆

三、须知我们的观众是有水平的,希望我们的陈列展览追求特色化和国际化。

博物馆展览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形式,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与启发性,它不仅为观众展示展品本身,更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深入探究人类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契机,同时还能激发观众的创造性思维,引发观众深思,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心灵共鸣。因此我们做展览,既不能“高估”观众,在坚守学术高度的同时让展览尽可能的通俗易懂;也不可“低估”观众,要让每位观众与展览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欣赏力、鉴别力也在逐渐提升。只有博物馆推出主题有吸引力、内容有创新力、设计有冲击力、推广有影响力的高品质精品展览,观众才会捧场。追求高品质,首先要追求特色化。所谓特色化,就是不能你有我有,千展一面,要因地制宜,寻求差异化展示。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个性的才有生命力。我们在策划展览的时候,就要思考和明白展览的定位问题,想清楚这个展览的特色在哪里、吸引观众眼球的亮点在哪里?要努力通过打造特色优势来破局。要以地域文化、地方特色为突破口,彰显鲜明的个性特色,努力打好特色牌,最终以独具匠心的创意理念,打造出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个性化展览。其次要追求国际化,就是要立足浙江,面向世界。因为博物馆展览是观众看世界也是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浙江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展览的国际交流可以跨越地域和文化的边界,为观众提供多元化、全球性的艺术、历史和文化体验。因此,我们必须提高站位,以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着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打造既充分展现民族性又能实现国际传播、具备国际性影响力的高品质展览。

中国丝绸博物馆“五彩亚细亚:亚洲服饰展”

同志们,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不只是文物的展示,更是文化的传播,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关于陈列展览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们既要精于业务研究,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更要勇立潮头,做文博行业的风向标和文化创新的引领者。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浙江省的博物馆工作再上新台阶。

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来源:浙江文物网